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典型案例
岚皋:巴山汉水的明珠城市范儿
2017-12-20  点击:[]

岚皋县位于安康市南部,分别与重庆城口县、安康汉滨区、紫阳县、平利县接壤,全县面积1956平方公里,辖12镇125个行政村10个社区,现有人口17.2万人。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岚河、滔河、大道河、四季河等378条河流,是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岚皋为山区县,构成了“山一水一田”土地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县城(蔺河、四季、六口等片区)和民主省级重点镇。县城规划区面积39.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万人。

近年来,按照“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美社区”要求,全县明确了“产城、产旅、城旅”融合发展思路,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全面小康”战略,统筹推进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全民创业等系列工程,突出中心县城及民主副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镇协调发展,构建了“两心、两轴、五片”格局,新型城镇化推进步伐明显加快。截止2016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42%,城镇绿化覆盖率41%,城镇人均拥有道路14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为7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6%。县城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县城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规划引领,城镇一体化格局初具规模

1.不断完善规划体系。按照超前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相继完成了《岚皋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岚皋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岚皋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岚皋县移民搬迁十年规划(2011-2020)》修编工作,编制了12个重点集镇规划、86个中心村规划和30余个详细规划。在规划编制和修订完善过程中,坚持推进城镇总体规划、区域性控制规划、土地利用、人口布局、移民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多规合一,规划内容与历史传承、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基本形成了县城、重点集镇、新型社区(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镇规划体系。特别是在2016年年底,为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特色街区,打造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岚皋县县城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计划拆迁1000余户和13个单位房屋,拆迁房屋面积16.3万平方米,用地面积10.9万平方米(163.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2.5,建筑密度为35%,绿地率为35%。新建广场5处(占地面积约50亩),新建停车位1600个,保留现状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获得了广大群众一致点赞。

2.合理布局发展空间。统筹兼顾各镇、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人口规模、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因素,沿207省道、541国道规划了“两心五片”布局。“两心”,即以县城为中心,以打造山水特质、生态秀美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规划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发展;将具备一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民主镇作为县城副中心,辐射带动全县西部各镇。“五片”,即城关、民主、南宫山、佐龙、石门五个人口集中片区。以“两心五片”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所有镇村,加快人口向片区转移、产业向片区聚集,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突出改善人居环境,均衡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3.有序进行监督管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定期听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片区开发进展情况汇报,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对县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县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充实调整,强化对城镇规划、建设项目的统一管理、统一决策。城镇建设项目“一会制”审批、城镇占(征)用土地和建房审核审批、城镇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县城各重点片区的土地统征、房屋建筑拆迁和安置补偿标准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执法监管扎实有效,城镇建设秩序有效规范。对规划执法监管队伍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强保障,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城镇规划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房地产交易和建筑质量安全监管不断规加强。

4.创新投融资机制。立足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多方融资、协力共建”的投融资格局。一方面,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县财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年均预算城镇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作;抢抓中、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精心策划、包装、争取城镇项目,捆绑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年均争取中、省各类城镇项目资金1.2亿余元。另一方面,组建县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积极面向市场引资融资。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运作模式,坚持走市场融资、合作开发的路子,吸纳社会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先后引进四川昌林、陕西明源等20余家企业开发城镇基础设施及房产等重点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金达20亿余元。

二、完善城镇功能,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1.加快县城建设进度。坚持以建设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镇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统揽,配套建设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完善县城服务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坚持生态优先为重点,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先后推进县城东西二坡、柑竹坝、罗景坪、黄家河坝等片区开发,县城骨架不断拉大,城区面积逐步扩张。围绕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在“一河两岸”精心建设莲花池景观廊桥、河街美食街、二桥头特色街区。围绕基础设施完善,统筹布局市政设施和地下管廊,提升改造城市道路、线网入地、给排水设施,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岚皋广场、县地电广场、东一环、建筑垃圾填埋场等工程相继建成投用,县城西环线、东连接线、湖面音乐喷泉、二级客运站、文化广场开发等项目顺利推进。精心打造岚河沿线和城区绿化亮化,景观效果明显,县城品位显著提升,对外形象不断提升。

2.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实施县城增绿扩绿工程,加快森林县城建设。抓好垃圾、生活废水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健全城镇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数字县城建设,完善智慧城市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智慧岚皋”。按照“人业城和谐共生、产商居功能均衡、天地园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科学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居住、综合服务,推进城镇、产业、人口聚集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完善城镇功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新路径,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建设经济发展、产城融合、环境优美、生活宜居的美丽县城。

3.完善集镇社区功能。按照生活便利、管理民主、群众安逸的要求,大力实施了城乡统筹抓“五片”工程,城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增强了城镇服务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加快了全县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民主镇副中心建设,南宫山、佐龙、石门等区域中心镇初具规模,明珠大桥、集镇供水、排污管网、棚户区改造、下河坝移民安置小区和粮贸小区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努力提高人口承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综合能力。突出各镇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型、工业加工型、商贸物流型、旅游休闲型”功能定位,分类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备的新型集镇,使其成为聚集人口、承接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

4.实施城镇精细管理。坚持“三分建、七分管”,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综合执法,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网络化。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配套安康市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购买进程,逐步将城镇绿化亮化、垃圾清运等公共服务推行社会化运作,职能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六小行业”、“三沟”治理、城区烟花爆竹限放等专项治理, 居民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发生深刻变化。

三、强化服务保障,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1.扎实推进移民脱贫搬迁工程。按照“进城入镇上楼、跨区域进社区、压点提质上规模”的要求和“梯次搬迁、统筹城乡”、“富裕户进县城、中等户进集镇、一般户住社区、困难户靠保障”的工作思路,全县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107个,坚持安置点向园区靠近、向企业靠近、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集中地靠近,新建园区、企业向安置点靠近。同时,坚持移民搬迁与集镇扩容、完善功能相结合,扶贫移民示范村、旅游新村的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连户路、便民桥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完成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配套工程,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整洁有序的示范村镇应运而生。自移民搬迁工作实施以来,共启动建设100余个集中安置小区,累计完成搬迁近3万人。通过移民搬迁实现了县城、集镇人口规模迅速聚集,有力地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2.稳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与社会民生事业、城镇开发、园区建设相结合,全力确保城镇住房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新近就业人员等住房保障。全县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0529套(户),竣工8223套(户),分配入住套7883(户)。

3.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围绕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居民自治为根本、以优化服务为重点、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构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先后将县城东坡等13个移民安置小区和保障性住房小区纳入新成立的6个集镇社区进行管理,并招聘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队伍,为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奠定基础。

4.积极完善配套政策。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支持进城农民依法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大力推进农民进城入镇定居、创业、就业,先后出台了《岚皋县关于鼓励城乡居民进城购房定居的实施意见》、《岚皋县开办县城特色街区餐饮服务示范店奖励扶持办法(暂行)》等文件,鼓励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打破户籍障碍,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农业户口可转为非农户口,确保在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失地农民能够快速就业创业,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速度。

四、统筹协调发力,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1.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两个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五园”建设为龙头,积极探索“县企合作”、“跨县对口协作”等新路径,整合产业资源,构建盈利模式,推进项目落实,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开发水处理、水权交易、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土壤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咨询项目,全面提升园区资源集聚能力,全县呈现出工业经济、县城建设、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以魔芋、茶叶、富硒山泉水等有机食品为重点,吸引绿色食品加工及旅游商品开发为重点的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建立创业基地、技术服务中心,打造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优良的省级县域工业集聚区、城乡统筹示范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经过不懈努力,全县产业示范园区已经成农民进城的就业基地,吸纳各类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有效带动和辐射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2.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总体要求,强化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加强水、电、路、气、厕、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山、水、林、田、路、河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形成“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体系,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参照宏大村、高桥村、花里村、兴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重点打造头桥村、梨树村、联春村、龙安村等20个示范村庄。开展“十个一”民风建设活动,建成“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幸福家园。

3.守护良好生态环境。以“一泓清水永续北供”为重点任务,确保岚河、洞河、大道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实施“清洁岚皋五年行动计划”,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沿江治理、供水运营与防灾防洪工程。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确保区域内河流水质稳定。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健全水质实时监控和环境应急体系,构建水质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责任追究。持之以恒推进国土空间绿化,深入实施“陕南山地森林化”工程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工程,加快岚河沿线及大道河周边绿化进度。突出山地森林化、城镇园林化、岚河两岸景观化,全面开展岚河两岸生态治理造林绿化工程。






 岚皋南宫袈裟梯田

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上一条:照金:以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的特色小镇样本
下一条:留坝:秦岭山区小县的旅游兴县之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