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央企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来啦
2022-01-02  点击:[]

(人民网 杜燕飞)2021年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央企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实践,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2021年12月30日,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央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央企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

专家认为,从产业链与价值链角度,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央企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环节的低碳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尤其是在能源行业,央企能够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绿色发展,加快全行业节能降碳。

富氢碳循环高炉三期建设项目在八钢正式开工。受访者供图

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2021年12月18日,全球钢铁冶金绿色低碳试验及应用项目——富氢碳循环高炉三期建设项目在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八钢)正式开工,预计2022年下半年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富氢碳循环高炉将实现全氧鼓风,最终达到工序减碳30%以上的目标。

据了解,富氢碳循环高炉是中国宝武为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目标,以富氢碳循环纯氧冶炼为核心技术,在八钢建立的首个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的工业级低碳冶金创新实验平台。

“传统高炉工艺至少有35%的碳是以煤气的形式排放的,这部分煤气对钢铁冶炼来说是没有利用上的碳资源,富氢碳循环高炉要做的就是将煤气排放的35%的碳重新利用,最终实现传统高炉工序碳消耗达到理论上极值。”八钢绿色低碳首席专家田宝山表示。

据田宝山介绍,自2020年3月28日富氢碳循环高炉开工建设以来,八钢公司历时4个月的时间,鼓风氧含量达到了35%,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任务;又历时5个多月的时间,实现了鼓风含氧量50%的超高富氧冶炼,喷吹经过脱碳处理的“欧冶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实现富氢碳循环冶炼,降低碳消耗15%,完成了第二阶段实验任务。

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的创新实践只是近年来央企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一个缩影。

中国能建成立氢能公司与新型储能研究院,31项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完成“揭榜挂帅”启动攻关;中国节能与1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大绿色低碳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华能自主研发的世界参数最高、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验证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工业运行的可行性;国家电投荆门绿动电厂在运燃机成功实现15%掺氢燃烧改造和运行,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在天然气商业机组中进行掺氢燃烧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示范项目……

《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央企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央企加快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积极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业内人士认为,绿色低碳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的研发需要市场主体的持续推进,央企在规划、资金与布局等能力上具有较强实力,可以确保技术创新的长期性与协调性。

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首批纳入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量近45亿吨二氧化碳,一经启动即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

进入12月,全国碳市场单日成交量屡创新高。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12月15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第102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1亿吨大关,截至当日交易结束,累计成交量1.07亿吨,成交额44.26亿元。

目前,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浙能集团、内蒙古能源集团、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企业均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100%履约。

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部分央企已经组建了碳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开展了碳排放统计核算、盘查等工作,并且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能源、钢铁等重点行业央企也已经投资参股了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的碳交易机构。在整个过程当中,央企不管是从规则的建立、市场的建立,到参与碳交易,都是非常积极的。

《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央企加快建立完善碳交易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加强对购入碳排放配额的资产管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碳交易管理机构,建立企业碳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碳市场分析、碳配额管理、排放报告编制、碳交易运作等工作。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严格执行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管理规定,按要求开展排放权交易及配额清缴。

专家认为,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应优化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完善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要鼓励地方、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主动发挥作用,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顺利运行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实践

近年来,越累越多的央企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核目标。

2021年12月3日,国家电投集团所属国电投清洁能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了规模为95亿元、投向75个清洁能源项目的电投清能一期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预计装机容量达到372.8万千瓦,每年可实现节能量约103.29万吨标准煤,可协同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4.46万吨。

2021年12月13日,中国节能集团旗下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助力全球首单基于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债券成功发行,本次发行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支持可再生能源及清洁交通项目。

近日,中国海油集团旗下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LNG全产业链产生的降碳排放效用与“碳中和LNG”的零碳规模为基础,委托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作为绿色金融顾问,合作探索设立绿色转型贷款,并经香港品质保证局审核获得认证。

《指导意见》表示,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拓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业务范围,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低碳基金,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落实。

业内人士认为,在推动央企进一步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好碳金融的作用,有利于借助市场化手段持续推进碳减排工作,最终实现央企自身发展与环境生态、社会演化相互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上一条:提升建筑能效 助力低碳发展
下一条:成渝加速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