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新闻网 林健芳 林楚忠)漫山遍野的柚子林里,不少村民正忙着修剪枝头;有的农户将荒废的池塘收拾一番,养起了甲鱼……5年来,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万元,实现华丽转身。
金光村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对口帮扶村。2016年,省交通运输厅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制定了“强一个支部、修一条道路、建一个基地、推一个品牌、富一方群众、树一个示范”的扶贫脱贫攻坚方案。目前,金光村33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八有”,全部达到贫困户退出标准。
党建引领 脱贫“造血”
金光村地处粤北山区,土地狭小、交通闭塞导致了该村发展受限。2015年,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仅6515元。
精准扶贫离不开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扶贫工作队以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建立了党员一对一挂扶一户贫困户、党员一对一挂钩一个乡村振兴项目、帮扶单位党组织一对一挂钩一个贫困户的“三个一对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帮扶贫困户的帮带作用。
党员李世强是金光村最大的甲鱼养殖户,有着丰富的甲鱼养殖经验。他积极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全力帮助贫困户李仕雄养殖甲鱼。在李世强的带动下,金光村和周边村共有15户村民养殖甲鱼,探索出一条党员帮扶群众致富新路。目前,李仕雄已饲养5亩甲鱼,年均收益2万元,实现了持续脱贫。
“扶贫脱贫,根本上要靠‘造血’,必须引进规模化的产业。”上一任金光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晓峰介绍,扶贫工作队调研后发现,金光村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是种植红肉蜜柚的理想场所。
为此,扶贫工作队引进了种植红肉蜜柚的龙头企业,合作建设200亩红肉蜜柚产业扶贫基地,打造“十里柚廊”产业带。该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委会+扶贫户”的“五合一”经营模式,打造一个集扶贫、观光、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基地。
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
草药、果树成熟了,怎样才能卖出去?
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交通扶贫优势,利用河惠莞高速公路南段穿过金光村并预留出口的便利条件,积极争取157县道九和圩镇至御临门温泉度假村公路改建工程。2019年年底,长约8.5公里的公路改造项目建成通车,使出入村庄变得更加快捷,成为金光村“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金光大道”。
“以前从村里到深圳、惠州少说也要两三个小时,如今我们也可以融入到大湾区的‘1小时经济生活圈’了。”金光村党委书记李碧瑶说,这条公路两旁种植红肉蜜柚,坐车驶过这条“金光大道”时,还能看到“十里柚廊”。
村民的收入稳步提升,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村民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如今,金光村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全部完成了硬化,实现户户通水泥路;8个自然村按照“一村一景”进行公共设施改造,村民日常休憩有了去处;家家户户的立面墙绘,写满了美好生活。
借助“互联网+”摘掉贫困帽
在金光生态园的商店内,以“村长伯伯”为商标的蜜柚、鸡蛋、土猪肉等商品琳琅满目。这些农户自家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不仅销量火爆,销路也因电商平台的兴起而遍及全国。
扶贫工作队以“互联网+”为基础,统筹各类扶贫资源,提出“创业扶贫”理念,与广东村长伯伯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打造“村长伯伯”品牌,建立村长伯伯“互联网+农村旅游”综合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农村行、玩、吃、住、购“一站式”服务。
投资1000万元、占地220亩的金光生态园,是“村长伯伯”品牌在金光村的线下运营示范点。“线上开花,线下支撑”的模式,不仅带动了村集体收入的增长,也解决了50余名贫困村民的就业难题,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南药种植基地、红肉蜜柚基地的带动作用,力争将南药种植基地规模扩大至3000亩以上,红肉蜜柚种植规模扩大至500亩以上。同时,将金光村农产品纳入‘村长伯伯’电商平台进行线上线下销售,打造金光村特色品牌,带动村民奔小康。”金光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韶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