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典型案例
江西省:“水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2021-12-17  点击:[]

(中国城市报 王 楠)“绿草茵茵,水清鱼跃,微风袭来,河面泛起层层涟漪……”近段时期,不少趁着周末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赣江河畔度假的游客发现,山岭、河流、村庄交织一起仿若油画。河边早已没有过去的腥臭味,部分水域也不再浑浊。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河长办开展网箱养鱼整治活动。

赣州市赣县区水利局供图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这种景象并非个例。自2020年夏江西省高安市、德安县、乐安县、安义县、吉安市青原区、靖安县等6个县(市)被纳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后,依水而建的“画中村庄”越来越常见。

一年多时间,通过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不仅游客发现河(湖)岸变得更美了,许多村民也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感叹道:“水域更安全,水流更活泛,让庄稼产量提升、游客流量倍增,为我们振兴乡村找到一条新路。”

农田灌溉面积改善

农作物大幅度增收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不同岗位都应配合做好衔接,精准发力。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堤防处处长陈云翔回想起最初决议通过时仍难以按捺住心中激动的心情,他说:“江西是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水生态资源。在我们从事水利工作的干部职工看来,借助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之机,一定能在国家‘十四五’期间实现省内乡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际上,依靠水生态资源带动乡村振兴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想。数据显示,仅高安市,就实现了在防洪排涝效益上平均减淹人员0.12万人、减淹耕地约0.89万亩。按2020年价格水平测算,高安市防洪排涝效益达到1130万元/年。

防洪排涝工程的推进,促使高安市约有1.20万亩农田灌溉面积得到改善,农田标准也随之提高,灌溉保证率达到85%,农作物增收2020年底更是大幅度提升,达到609.56万元。

“以前我们这里很多田洋分布零散,内涝田地也多,水不方便灌进来也很难排出去,导致农业生产环境很差。”高安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志标聊到田洋变化时有一肚子话要说,“你看,现在的田洋地块越来越规整,水利设施让灌溉水进得来,积水排得出。方便种植的同时,还节约了抽水的电费和油费。”

热火朝天的修建场面在乐安县龚坊镇也频频出现。入冬以来,村镇干部再度带队抢抓时机修缮水渠,为当地村民春耕提供良好用水保障。居住在同富村的一位村民介绍,原先每到冬季,水渠淤堵、漏水现象常有发生。如今,水渠疏通后,周边30多亩瓜蒌浇灌直接受益。“农田灌溉和防汛抗旱能力的提高,给我们增添了明年实现农作物产量、销量翻番的信心。”他说。

冬修水利得到江西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江西省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罗传彬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抢抓进度,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修复,优先安排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及省级水利专项资金,抓紧时间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春播春种和安全度汛。

红色文化+生态优势

培育独特文旅产业

培育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一直是江西省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的重头戏。江西境内革命历史老区、红色旅游胜地众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江西全省有3个5A、17个4A、25个3A和2个2A级红色旅游景区,总共47个红色A级旅游景区。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次24961万人次,综合收入18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18.1%。

由于大多数红色景区地处乡村郊外,红色旅游也为江西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产业保障。随着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的提出,以红色旅游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临河沿湖绿色生态旅游热度近段时期悄然火起。

“我们对省内主要的河湖岸坡进行整治加固,使修复后的岸线保持了自然蜿蜒、稳定、整洁,生态岸线率达到了80%。”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堤防处副处长周英雄介绍,此外,还将苏溪河水系与地方特色及红色历史文化结合,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乡野情趣、历史文脉的人文景观。

文旅产业拓展,使涉水旅游和农业休闲产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新一轮增长点。仅华山林镇就预计可年增游客约5万人,人均可带动地方相关产业收入100元,旅游等相关产业增收约500万元/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所涉及县(市),其他地区也受试点区发展影响,在“水资源”上下功夫,通过更多创新方式带动乡村经济稳步提升。

在九江市湖口县,当地渔民早些时候曾面临艰难选择。一方面,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水环境,“捕鱼”要变为“护鱼”;另一方面,不干“捕鱼”行当,有啥活可做?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冲突。”湖口县政府工作人员深入渔民当中,宣讲政策,带领大家踏上转型之路。

没多久,几百艘渔船回收,近千名渔民洗脚上岸。湖口县结合实际,组建了江湖巡护队,吸纳部分年龄偏大、身体较好的渔民组成“湖口县江湖巡护队”,成为渔政执法和生态保护的一支后备保障力量。

同时,县政府创建水产集团公司,变“捕鱼”为“养鱼”,按照“双向选择”模式吸纳部分渔民加入,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生态养殖渔产受到游客的热烈欢迎,加上“双创”帮扶政策,有的年轻渔民通过手机介绍家乡美景、美食,成为湖口县“旅游文化推广使者”。

水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在推动县域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拉动村镇土地不断升值,并撬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持续投入。

记者了解到,被纳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的三批6个县(市)已分别完成了项目投资15.46亿元、4.98亿元。在苏溪河流域,随着环境的改善,政府对打造“绿三角区域”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该区域现已作为高安市重点打造“一带三园五片”范围的“一带”——苏溪河流域带,并正式列入地方“十四五”规划。期间,预计投入各类资金115亿元。

资金的注入,给生态环境提升、沿河硬件更新创造了更多空间。随着试点项目区内水环境的改善,当地生态竞争力、文化品位和档次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升。水清了、岸绿了、村美了,村庄形象环境变化后,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也随之攀高。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在2021年江西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江西省副省长罗小云发言提到,抚河流域生态治理、百里昌江、南昌赣江风光带和萍水河、孔目江等一批示范流域或河段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上犹园村、宜黄曹山村、分宜双林村等地打造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后,更重要的是保持,并巩固到位。据悉,一些地区在加大河流巡查力度的同时,逐渐开展引导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水域环保意识。

如赣州市赣县区湖江镇赣江河畔开展“清河行动”后,在多个平台发出《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并通过发放环保袋、开展河长制巡回演出等方式,收集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逐项开展集中整治。

谈到“十四五”期间,江西省水利系统将如何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时,罗小云说:“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我们要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找准方向。”

罗小云要求江西水利系统编制提出“十四五”巩固水利扶贫成果规划和贫困地区水利建设任务,并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要督促指导健全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地区的水利改革发展,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巩固饮水安全成果,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落实好饮水安全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罗小云说。



上一条: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绿能绿产潮涌 助推定边“蝶变”
下一条:浙江湖州安吉高铁新城:乘轨道交通东风 为城市发展赋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