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日前获国务院批复。这是继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后,西部地区又一“国字号”的城市群规划正式“上线”。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近年来,全国城市群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发展规划均已相继落地,并保持较快发展。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务院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中最大的亮点有两处,第一是强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与作用,第二强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目标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而这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是一致的。
关中城市群扩容
国务院批复指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塑造为特色,加快高端要素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批复要求,陕西、山西、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这意味着关中城市群范围将扩大。早在2006年,陕西省就提出了建设“关中城市群”的构想。2008年,陕西省政府通过《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这个规划中的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杨凌示范区等地级城市。
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共六市一区7万平方公里,规划提出,依托陇海铁路(欧亚大陆桥)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随后在2015年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入列,在称呼上也有调整,“关中城市群”改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
新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范围广受关注。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规划司会同住建部城乡规划司、相关研究机构赴陕西开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工作,参与者包括陕西、山西、甘肃省相关部门。当时有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面临被新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进行整合的可能。据张宝通透露,即将发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或涉及三省12市(区),即陕西省、山西省和甘肃省,包括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临汾、运城,平凉、庆阳。即在原来天水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城市,山西临汾、运城,甘肃平凉、庆阳。这也显示,未来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体要辐射陕北、陕南和甘肃东部等地区。西南和西北“齐头并进”。
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有利于西部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务院日前对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利用城市群推动我国的经济更平衡发展。进一步讲,刘璐认为,如果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不能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仅依靠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则无论是从经济辐射力、发展平衡性等方面考虑,都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西部地区已经有了两个“国字号”的城市群。刘璐称,国家的考虑是,希望以成渝和关中为推手,让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齐头并进”,进而推动整个西部的发展。“和单一城市的发展路径不同,城市群注重的是城市之间的产业经济协同性发展,通过群体性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刘璐称,“关中城市群的最大特点是,正好位于‘一带一路’的陆上丝路中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可以把它看作‘一带一路’倡议在西北地区的落地。”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在陕西省的多个规划中,强调了未来将推动西安等地,与关中城市形成更加紧密的整体。如《陕西省交通“十三五”规划》强调,在郑西、西宝、西成、大西4条高铁线路基础上,加快关中环线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辐射关中城市群。到2021年,高铁线路将1小时到达关中城市群。另一方面,在《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引领下,西安也有望加快推动与咸阳、铜川、渭南的一体化发展,以充分发挥西安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同时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发展。
张宝通也认为,这一规划的获批,将促进西咸一体化进程。根据此前陕西省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到2020年,西咸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打造科创中心、文化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过去十年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相对缓慢。突出表现为两方面问题,第一是经济总量不高,并未有GDP万亿级城市出现。同时,除西安市外,仅有5座城市GDP突破千亿,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12座城市GDP差距较大,最高的西安市达到6257亿元,最低的杨凌区仅118亿元。而12座城市GDP总量为1.7万亿左右,仅与重庆市GDP相当。同时,12座城市中,没有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存在,除西安、渭南和运城三地2016年的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以上外,其余城市规模均较小。但张宝通认为,有利之处在于,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反而是形成城市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