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试点工作
黄陵:厚植生态文明 耕耘美丽黄陵
2019-04-29  点击:[]

   黄陵是中华民族圣地,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辖5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县域自然条件良好,地肥水丰,光照充足,属世界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全县苹果面积24万亩,年产量突破30万吨,是全国绿色苹果生产示范基地;生态环境优美,沮河、葫芦河径流地表,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是“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27亿吨,年产原煤达3000万吨以上,是陕西煤炭能源化工基地,石油资源储量可观,目前正在有序勘探开发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陕北能源重化工区和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汇地带,包茂高速、西延铁路穿境而过,210国道、秦七铁路横贯县境,西延动车黄陵站建成通车;人文景观独特,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县境内还有秦直道、紫峨寺、万安禅院、子午岭等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

近年来,全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立县、能源电力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快进的良好态势,尤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文化先进县等2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入选“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是陕北唯一一家入围该榜单的县区。

一、不断优化森林资源,持续改进生态环境

自1999年以来,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23.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84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3.9万亩,日元贷款项目人工造林3万亩,三北防护林2.4万亩,重点区域绿化0.7万亩,三化一片林0.3万亩,“四山”绿化0.7万亩,千里绿色长廊工程1.1万亩;飞播造林10.14万亩;封山育林7.5万亩。活立木蓄积由1999年的692万立方米增加到998万立方米,净增306万立方米。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999年的64%提高到现在的82%,森林覆盖率达75.5%,吸引了104种野生动物在此生息繁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级保护动物8种。2017年6月25日,央视新闻对“鸟中熊猫”之称的黑鹳成群出现黄陵县境内进行了报道,也是该县多年来生态环境改善的印证,2009-2012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市重点区域绿化县”。

二、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格管护森林安全

依法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建设生态强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执法作为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大力开展各类执法活动,有效打击违法违纪行为。1999年至今共办理行政案件553起,刑事案件16起。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关口”作用,确保木材合法流通渠道的畅通,遏制木材非法消耗。同时,林政执法人员坚持每天24小时巡逻监控,对乱砍乱伐、违章运输等活动进行全面打击,稳定了林业秩序。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近几年实施检测面积23万亩,预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600亩,检测预报准确率94%(任务指标90%),实施防治面积3300亩,无公害防治率71%(任务指标67%),产地检疫率99.4%(任务指标98%)。2016年对全县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进行了全面普查,目前黄陵存有100年以上单株古树231棵、古树群14处。2011年3月顺利完成的坝前移植史家河村古柏移植,开创了古树移植工作在树龄、树干冠幅、土球树体重量方面的三个之最,如此高树龄、大冠幅、大体重古树的成功移植尚属世界首次。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有效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采取“疏、导、堵”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抓好春节、清明、春耕等重点时段,林区工矿企业等重点行业的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全县不发生较大森林火灾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实现连续20年无重大火灾事故,2010-2012、2013-2015荣获“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荣获“陕甘两省子午岭护林联防先进单位”。

三、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

始于2009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山林承包到户,实现了还山还利还权于民,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有效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林区经济“独木支撑”的局面得到改变,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兴起,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大亮点。林业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从单一发展趋向多元化发展,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到1.9万亩,年产量813.1万公斤,年产值15.7万元。依托“轩辕黄帝陵”、千佛寺石窟和黄陵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优势,黄陵县积极开展森林旅游,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四、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新能源利用

黄陵县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27亿吨,可采储量21亿吨,原有小煤矿星罗棋布,各自为政,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极为不利。近年来,通过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关闭、引导退出煤矿22处,县属煤矿由35处整合为13处,同时加大对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回收、处理和利用,构筑煤矸石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煤能化工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大化的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文明矿井,加大废弃矿区的植被恢复以及因煤炭开采带来的水污染、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做到“井下标准化,地面园林化”。大力推进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实施“煤改气”,县城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Ⅱ级标准。积极抓好沮河沿岸治理,淘汰小水泥、小火电、粘土砖厂等高耗能企业。充分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农村改厕、改圈,发展清洁能源等政策,落实配套资金,加强引导宣传,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1.26 万口沼气池,年利用沼气252 万立方米,年节约标准煤10 万吨。秉持统筹兼顾,抓住当前公共结构节能薄弱环节,从建筑建材、建设项目、公共场所入手,相关部门严把立项、审批、备案、检查、验收关,加大节能材料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向机关单位、乡镇农村发放节能灯具等。通过这些措施,全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为促进绿色增长、推动生态黄陵建设打下了可靠基础。

五、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每年根据《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以《森林法》、《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林业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印发传单、刷写标语、登门入户、宣传设台、广播媒体、组织宣讲等形式开展保护森林资源宣传工作,大力营造依法治林、依法兴林的舆论环境,增强全社会的林业法制观念。加强对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宣传报导,通过报刊、电视及时反映动人事迹,曝光典型案件,使人们逐步转变观念,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在“科技之春宣传日”、4月“爱鸟周”“节能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日,围绕各项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节能生产等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中宣传活动,努力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保护环境观念、生态意识深入人心。

上一条:河北易县:贫困患者“事事有人办”
下一条:恒口示范区(试验区):在锐意改革中走出镇级小城市发展新路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