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产经报道 魏文林)乡土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有些乡土建筑得以留存和修葺,但仍有不少正面临建筑形式同质化严重、土地确权乱象等一系列问题。当下,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如何利用乡土建筑更好地唤起迷失的乡土记忆,值得关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对此表示,首先要立足乡村本身,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其次要在条件允许下力争引入高水准设计力量,同时还可将一些能够体现村庄特色的乡土建筑作为乡村的文化节点,为乡村传统文化提供场所,以此唤起迷失的乡土记忆并推动乡土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
Q:现如今,许多乡村乐于照搬城市的建设模式,导致乡村面貌虽革新但乡土格调不复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凸显乡土建筑特色以避免“千村一面”?
A:农村照搬城市模式原因有很多:一是城市建设发展快速导致农村不加甄别、盲目学习城市的“先进”模式;二是城市建设量较大导致城市模式的建筑市场供给,例如建筑材料、建筑工艺等反而相对便宜;三是农村自身文化特色挖掘工作尚且不足,建设中对乡村文化缺乏自信;四是虽然很多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中国农村建设,但受各种条件制约,仍然很难全面服务农村建设。
避免“千村一面”现象,更好凸显乡土建筑特色,首先要立足农村本身,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其次要在条件允许下力争引入高水准设计力量。对于农村特色的挖掘,可以以村民为主体,以政府协调组织咨询团队与设计人员为客体共同完成。设计团队则可由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等很多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Q: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有统一建设的“自上而下”模式,也有村民自发的“自下而上”模式,二者该如何改进,共同推动乡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A:“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并行不悖,均发挥着相当大的积极作用。“自上而下”模式的作用不仅是依托政府公信力作背书,可以更高效地协调和调配有限资源,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让村民感受到建筑质量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等一系列变化。“自下而上”模式的作用则表现为可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村民既是最终使用者,也是过程参与者,更是初始的共同决策者,还可能是具体建设者,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村庄才能进一步向前发展。
接下来,“自上而下”模式还需充分认识农村特点,在制定各种支撑性政策、法规或者条例时,不必像城市建设规划那样一步到位,可以随着农村的发展特点再逐步进行深化、细化。此外,“自上而下”的工作还需深入基层、多做调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下而上”模式则需村民能够将自己的需求和看法,通过基层组织和专业的设计人员更加有效地表达出来。当然基层组织和专业设计人员的解读需时常和村民们在一起,且需要他们的充分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乡土建筑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Q:建筑师该遵循哪些原则或方法来对乡土建筑进行改造升级,以助力新农村建设?
A:个人建议要遵循以下五点:一是“整体关注”。关注村庄的整体态势和格局,做详尽的乡野调研,从规划层面了解村庄,提出村庄需要改造提升的节点,梳理清楚各个节点的功能定位、使用模式、服务人群、改造原则等,争取做到以点带面,以提升村庄的整体环境为目标。二是“局部修葺”。针对选定的改造节点,和村民一起完成这些特定节点的修葺计划。三是“轻触大地”。遵循可持续设计原则,在不破坏原有的各种自然植被资源基础上,对具体节点进行改造升级。四是“性能提升”。即可持续性能提升,例如各种声、光、热等影响到村民舒适度的性能,还有各种污水处理之类的设备服务系统性能提升等。五是“无建斯建”。尽最大可能发挥设计的创造力,最小限度地改变原有乡土建筑的风貌和景观环境,最大限度利用原有的或者就地取材的材料,来改善原有建成环境。
与此同时,从改造升级伊始,建筑师就应充分了解村民的确切需求和真实想法,然后提出设计解决对策;在具体落地过程中,要提供充足的驻场设计服务,协助村民共建美丽新家园。
Q: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利用乡土建筑来唤起迷失的乡村文化记忆?
A:可以通过整体风貌导则,对村落建筑形制和色彩、街巷体系空间高度和宽度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形成一整片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聚落。整体聚落一经形成,就需认真保持和维护,这样更加有助于形成稳固的乡村文化记忆,还可基于村落自身特点引入一些新的设计元素。
另外,村庄需要一些乡土建筑为乡村传统文化提供场所。这些乡土建筑本身就可以视为乡村的文化节点,体现村庄特色。此外,这些场所还可以是一些具有现代功能的单体建筑,例如乡村文化活动需要的图书室、小影剧院等,也可以是一些提供公共服务功能的场所。这些不仅能够唤起迷失的乡村文化记忆,还可以吸引游客注意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Q:除此之外,您认为新农村建设还给乡土建筑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A:新农村建设给乡土建筑带来的机遇还有很多,例如通过获得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房屋进行修葺改造;通过功能提升,延长建筑寿命,为村民的福祉提供物质基础,等等。对于挑战,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妥善应对:一是需在扎实充分的基层调研基础上,审慎科学地进行建设决策,避免好心办坏事;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个村庄的特点和需求,针对这些特点再做出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例如,许多村庄已经在各种名录里,可以享受到各种政策支持以及获得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许多村庄具有独特的或自然或文化的资源,甚至依托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支撑;还有些村庄与城市联系极为紧密,可以享受到城市的辐射带动红利。这些村庄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应该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这些村庄个案并不是中国农村的全部情况,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