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工作
新型城镇化工作
冯奎:都市圈是集成式改革创新的最佳空间
2019-04-01  点击:[]

我国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的窗口期,大约会持续30—50年,之后都市圈将进入成熟与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大趋势之一,应该抓住。在美国,大约一半的GDP就集中在大约20个大都市圈周围,经济危机之后的恢复性发展也主要靠这些大都市圈的带动。

 那么,怎样推动都市圈发展?有一种观点是认为要马上做规划。而在笔者看来,建立都市圈意识、在都市圈进行改革比规划更为重要。要加紧形成都市圈意识,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建立战略愿景意识。目前,我国都市圈战略愿景意识还没有形成。在城镇化进程发展的上半场,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城镇化的下半场,最大的失误是未能对超大、特大型都市圈有足够的判断。比如,我们曾经以为一般的卫星城就可以起到疏解核心城市人口的作用,然而现实是这些卫星城过多、过小、过弱,与核心城市连成一片,没能形成真正意义的都市圈。要形成战略愿景意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一些问题:缺乏都市圈远景目标与规划;行政边界阻碍潜在都市圈的要素流动;一线都市圈人口吸纳不够;大城市简单采用兼并方法做大;过多过小过弱的卫星城、卫星镇建设等。

 形成共同体意识。目前,虽然上海大都市圈发展较为成熟,为区域服务的溢出功能绝大部分集中于中心城区600平方公里内,而对郊区的城镇集聚和辐射力总体很弱,与周边城市也未能形成共同的价值与利益体系。要形成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建立一些机制,如发展权的平等机制,共同利益的分享机制,区域协调的成本补偿机制等。

 打造柔性边界意识。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具有开放、成长、边界柔性化等特征。而都市圈柔性边界的以下特点值得重视:圈层嵌套:大都市圈的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次第展开;连绵生长:都市圈连结成为城市带、城市群、湾区经济;软硬扩容。硬性扩容是行政区划调整,城市面积增加;软性扩容是通过合作机制,不改变行政管辖现状,进行功能扩展;竞合共存等。比如,上海都市圈的国际商务功能、江苏都市圈的现代产业体系、杭州都市圈的数字化、平台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起到较强的互补促进作用。

 形成市场化改革意识。都市圈发展的基础是统一市场建设,统一市场建设必然有助于都市圈发展。因此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都市圈要素自由流动。大城市的集聚还有空间,中小城市的活力还需要培育,不宜匆忙地划定都市圈的边界,走到原先的行政切割的老路上去。当前,尤其需要在都市圈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房地产调控制度改革、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改革、多元主体培育及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

 关于都市圈发展,笔者认为,都市圈发展是中国未来30—50年的大势。都市圈对于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作用重大,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压舱石”作用;都市圈发展的合力正在形成:有引力拉力动力压力;都市圈意识要渗透在都市圈发展之中,都市圈意识比简单的再切一刀的规划更加重要;当前正在兴起的轨道交通投资热潮,将引领都市圈新一轮发展,有可能奠定未来都市圈的大格局;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应围绕都市圈展开;都市圈发展需要集成式改革创新;同时集成式创新的最佳空间就是都市圈。

(作者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本文根据其在2018城市发展年度论坛所作发言摘编整理。)

 

上一条:乌兰浩特市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探索
下一条:尹稚:都市圈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