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报 张永超)春风浩荡,大境通达。登高俯瞰,铺绿叠翠的鹰城山水尽收眼底。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景观。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西依伏牛山水奇到东临黄淮碧野清,从应国故地、古韵沉雄到平坦山顶建城,从“一煤独大”旧城再到“多业并举”新都,以山为名、因煤而兴的“中原鹰城”,河南省平顶山市近年来以壮士断腕、弃旧择新的勇气和决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攻坚奋进中实现了从“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蝶变。
创新驱动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平顶山市被称为“中原煤仓”,原煤储量100亿吨,煤焦化工及尼龙化工产业基础良好。在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该市曾经以极短的时间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然而,随着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煤价跌势延续、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平顶山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一度面临污染治理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
破题出圈改变“一煤独大”的发展困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平顶山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终于,平顶山市探索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特色发展之路,“鹰城经验”取得显著成效。
10万吨聚碳酸酯(PC)、13万吨双酚A、1.5吉瓦时锂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20万吨己二腈、40万吨煤制氢氨、真实生物高端制剂等项目加快推进;平高集团环保型封闭气体绝缘输电线路技术、跃薪公司5G智慧矿山技术分别填补国际和国内空白……一段时间以来,平顶山市的创新成果亮眼提气。
近年来,平顶山市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个龙头(尼龙新材料产业)、两大集群(电气装备和特钢不锈钢产业)、四大新兴(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的现代工业体系。“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一根只有1/3头发丝细的尼龙线,承重达12公斤,原材料却是黑乎乎的煤。”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发展公司总工程师李新介绍。
在平顶山市,煤和尼龙丝的联系起源于十多年前,焦炭生产企业平煤集团和尼龙生产企业神马集团完成重组。产业之间纵向闭合,让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迅速发展为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为平顶山市转型发展打下基础。
据了解,平顶山市近年来按照“一核两翼”进行空间布局,积极打造千亿元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中国尼龙城:在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核心区,建设上游原料基地;在高新区和叶县产业两翼集聚区,建设尼龙下游深加工基地和聚氨酯、PC原料及下游深加工基地。尼龙城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集群逐步壮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要素不断汇聚。
“平顶山市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成功,还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完善的“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创新链条,构建出的企业、平台、人才、机构、载体、专项‘六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平顶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平顶山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的产业转型升级典型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平顶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更是分别达到30%、40%。
多元支撑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前瞻布局氢能及新型储能、环保、智能健康等未来产业,近年来,平顶山在低碳发展的新领域中发力抢滩。
2021年7月,平顶山市政府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围绕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热电项目、绿色交通、乡村振兴等6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总投资额超300亿元。
“这是平顶山建市以来与央企开展较大规模的合作之一,将有效加速平顶山市能源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产业提质升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等具有重大意义。”平顶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平顶山市的谋篇布局、战略擎画,也出于破解矿区污染治理难题的现实考量。由于过去长期倚重煤炭企业,矿山开发历时数十载,遗留下大量工矿废弃地,成为一个个污染治理点和生态脆弱区,致使环境治理压力增大。
越是艰难越向前。2021年,《平顶山市涉煤矿区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方案》出台,明确八项主要任务和整治时限,对整治工作推动不力、整治成效不彰、综合评定排在后位的单位,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并列入重点管控名单。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制定节能降碳改造三年推进方案,目前全市70%的重点用能单位、43个重点项目已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此外,平顶山市投资49.3亿元实施76个绿色化改造项目,煤炭消耗量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下降1.5%,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今,在中原鹰城,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及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减污降碳社会协同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山水鹰城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
白龟漫滩满眼澄波,湛河岸畔披绿葱茏。如今,生态鹰城带来的“绿色福利”滋润着这片中原沃土,春和景明,一派生机。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平顶山市委书记张雷明谈道:“在过去的2021年,来平顶山市白龟湖上越冬的红嘴鸥达5000余只,而且还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天鹅、小天鹅、红角鸮等。从2016年零星的红嘴鸥迁徙中途驻留,到如今越冬鸟类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这成为近年来平顶山重塑绿色发展空间的成果之一,绘就了平顶山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科学保护擦亮生态新名片,综合施策打造“鸟类天堂,平顶山市近年来持续开展生态治理。
为了重塑绿色发展空间,平顶山市治山理水,把自然保护地生态建设修复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分别制定森林、湿地等生态修复计划,新建3处湿地公园、2处森林公园。
目前,平顶山市省级森林城市数量达到5个;汝州、郏县获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叶县通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申报工作,在河南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创森工作全覆盖。
多年来,平顶山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战略位置,以国土绿化提质增速行动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累计造林111.37万亩。
张雷明表示,下一步,平顶山市将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监管体系,着力打造黄淮流域生态建设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鹰城绚丽篇章。